一周来,《焦点访谈》关注了哪些文化"焦点"?
中经文化产业:中经小文注意到,《焦点访谈》节目最近频频关注文化领域,从精神文明建设、到公共文化服务,再到网络文化产业,均有涉及。
网络文化产业
1月11日的《焦点访谈》以《打造网络“新视界”》为题,着重报道了在第五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中被推选出来的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并表示,近一年来网络自制内容已经全面进入精品化时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0253ef3mh&width=500&height=375&auto=0
前不久网上的热播剧《如果蜗牛有爱情》,讲述了刑警季白与犯罪心理学家许诩之间的爱情和破案缉凶之旅,展现了忠于职守、英勇无畏、奋勇缉私、为民服务的人民警察形象,彰显了爱国、敬业、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这部网剧的播放量已经突破了24亿。
对于这样的成绩,出品方企鹅影视首席执行官孙忠怀说:“你看它的内容是主旋律的,但是特别受当下的年轻用户喜欢,你感觉既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如果蜗牛有爱情》片段
之所以意外,是因为在网络上流行的不少都是虚幻题材的网剧,没想到这部现实题材的、主旋律的网剧会被网友热捧。在情理之中,是源于对这部网剧质量的自信。在题材上避免盲目追逐流行,在制作上下真功夫,经得起观众对品质的挑剔。
侯鸿亮是《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等知名电视剧的制片人,这次他担任了《如果蜗牛有爱情》这部网剧的制片人。
侯鸿亮说:“(网剧)它和传统电视剧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因为毕竟它不用放在规定的时间里面(播出),然后一定是等待一个时间去看,规定一个时长。大家可以在网络上随意去选择。如果它吸引你,你就会继续看,如果是他不喜欢,他可能随时放弃掉,所以说对各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了。”
无独有偶,1月16日的《焦点访谈》点赞了另外一部网络剧——《白夜追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3494ct2x&width=500&height=375&auto=0
《白夜追凶》是2017年最热的网络剧之一,讲述了人民警察、刑侦支队队长关宏峰,与双胞胎弟弟以及同事通力合作,在困境中不断突破,侦破多个大案要案的故事。
▲《白夜追凶》
目前,仅仅在优酷一家网络平台,《白夜追凶》的播放量,就达到了50多亿次,网上的口碑评分也达到了9.0左右。近日,这部剧还被美国收费视频网站购买,成为首部出海的国产网剧。
在众多网友和制作方看来,《白夜追凶》之所以能够如此火爆,除了人物设计更巧妙、制作更精良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故事主题上价值观的嬗变。
《白夜追凶》播出方负责人张丽娜认为:“其实好的核心价值观一定要精打细琢,它一定是一个艺术品,它传播的效率也会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反响。”
网上看视频,是不少人的习惯。截至到去年6月,网络视频用户已经达到了5.6个亿,综合性视频网站每天的使用量达到了25亿次,累计每天的使用时长是186亿分钟。网络视听新媒体已然成为人民群众文化信息消费的重要平台。
视听节目产品怎样让网友更加喜爱?关键还是在质量上下功夫。那些猎奇的、低质量的网络视听作品来得快、去得也快,真正能留在人们记忆中的、让人们不断回味的,还是那些既传播主流价值观、制作又精良的网络作品。
除了网络剧,1月16日的《焦点访谈》还关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直播,其中,利用直播平台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得到赞扬。
“国粹之美”系列直播活动,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牵头方是北京市网络文化协会,协会组织从事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表演的20多位艺术家,在北京市的多家直播平台,以“直播+戏曲”的方式,普及传统戏曲文化。
演经典桥段,普及戏曲知识,直播的一个小时里,代表人气的主播星光值,不断走高。
相对于传统的剧院表演,“直播+戏曲”给戏曲、民乐等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传统文化也给网友和网络直播平台,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
1月17日的《焦点访谈》重点介绍了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中的几家文化单位的经验做法。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535qzbprg&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城里,人们可以很轻松地享受到便捷的文化服务,但对偏远山区的群众来说,要看上一场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送戏下乡就成了农村老百姓最期盼的事。
攸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前身是攸县花鼓戏剧团,已经有60年的历史。近年来,他们年均下乡200天以上,每年演出350场左右,足迹遍及攸县每个村落,送戏甚至都送到了毗邻的江西。
“我们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这个方式,跟他们下达年度任务,必须保证每一年300场的基本任务。”湖南省攸县文体广新局局长文志辉说。
▲花鼓戏《一辈传一辈》
一方面要保证演出,一方面也鼓励原创。在下基层的演出中,剧团不仅收获了观众的掌声,也获得了创作的灵感。2016年,通过农村采风,剧团以本地农村一个真实的故事为素材,创排了花鼓戏《一辈传一辈》。这部取材于农民生活的花鼓戏,不仅在当地广受好评,更是一路向北唱到了北京的梅兰芳大剧院里。
在这次“服务农民 服务基层”的评选中,总共有七大类327家文化单位获奖,这里面有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也有83岁老人创办的农民书屋,还有服务于山乡百姓的电视台。它们都很受农民欢迎,也都给农民的文化生活增加了许多亮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包含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包含了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在解决了吃穿住行这些基本问题后,一个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文化生活是不是丰富。提供更多这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才能让农村群众的生活更有精气神和幸福感。
精神文明建设
提起福建泉州、浙江温州、广东潮州这三个地方,除了民营企业家多,经济较为发达以外,同样出名的还有当地讲究排场的婚丧嫁娶习俗。全身戴满黄金首饰的“黄金新娘”,堆满现钞的婚礼现场,上百桌的豪华宴席,长达十几天的白事等等都曾经见诸媒体,铺张攀比之风让人咋舌。
自从2016年这三个城市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以来,短短时间里,这三个地方扭转当地人的思想观念,改变长达几十年的老风俗习惯,实现了节俭公益成为潮流。
1月13日的《焦点访谈》关注了这一现象,并表示破了旧,就得立新。如何立,怎样立?文化是抓手。
▲文里村的老祠堂变民间文化新“殿堂”
在广东潮州文里村,村子里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可是在90年代可不是这样,当地不少村民做生意赚了钱,口袋富起来的同时,脑袋却没有同步富起来。
如今,村风村貌的改变得益于村中大力开展文化活动,村中的书画室随时开放,村中的歌舞队甚至获得了与明星同台演出的机会。
潮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潮州市文明办主任王剑锋说:“我们把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结合起来,来培育群众的文化自觉,要让群众富起来之后,口袋富了,脑袋也富了。”
泉州泉港区首届网络孝文化节,在台上,几十位村民为自己的父母亲洗脚,不少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在浓厚的“孝”文化氛围的积极引导下,东张村每年都能评出40户“好儿女”、“好媳妇”、“好邻居”,家家户户不再比着大操大办丧事,而是比着在老人在世时尽孝。原来存在的“生时没人认,死后一大阵”这样的情况几乎看不见了,厚养薄葬蔚然成风。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既是铺张浪费,也增加了人情负担,这样的习俗无疑是陈规陋习,需要改变。而在一些地方,人们把浪费在酒席上的钱用来做公益,建设家乡,既积德行善,又方便了亲朋好友,也方便了自己。这样的新风俗值得提倡。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社会的物质文明提升了,我们的习俗文化也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时俱进,变得更文明,更有益。
您可能感兴趣的是
● 中国文联公开征集2018年度文艺创作扶持项目(2月28日截止)
主编:成琪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编辑:张晶雪
投稿或合作邮箱:wenhua@ce.cn
微信公众号ID :cewenhua